這一年,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品牌與產品創新! |
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新常態特征日益凸顯。為了順利適應新常態的客觀要求,紡織企業更加關注品牌建設與產品創新,紡織裝備也逐漸向智能化邁進。 1、關注品牌與產品創新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紡織行業出現了企業發展水平分化加劇的情況,一批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困境,但行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相對平穩,這表明不少紡織企業已經開始接受和逐漸適應新常態的客觀要求。 北京雪蓮集團董事長孟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常態下紡織企業將更加關注品牌建設,并在戰略層面聚焦品牌。“企業建立品牌競爭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調整品牌的焦點,包括產品線、客戶群和渠道等,這樣更有利于品牌進入消費者的心里。”孟澤表示,紡織企業還要更加關注產品創新。好的銷售必須有好的產品,好的品牌更需要好的產品。新常態下,銷售的本質并沒有變化,那就是銷售一定要滿足客戶需求,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吸引客戶,產生消費。 此外,在孟澤看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紡織企業還必須不斷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以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中國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行業內每個環節的透明度都是空前的,紡織企業再按照原有方式進行橫向產能擴張或者增設終端渠道取得比較優勢已經越來越困難,更多的企業將轉向綠色制造、柔性生產、快速反應和信息共享。” 2、紡織裝備向智能化邁進 據了解,棉紡織行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在國內外市場需求拉動下,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國內環錠細紗的用工平均水平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0人/萬錠減少到2000年的200人/萬錠,目前已經接近70人/萬錠,整個行業技術進步十分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棉紡織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突破,給行業帶來了革命式的變革,清梳聯、粗細絡聯、筒紗自動包裝倉儲系統、無梭織機、全流程信息化等技術大幅提高了紡紗的勞動生產率,減少了用工人數。其中,一批優秀企業在全流程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線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特別是在夜間無人值守方面成效顯著,最先進的生產線萬錠用工保持在15~25人,在用工成本上與其他企業相比,具有顯著優勢。 與此同時,近期我國紡織裝備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特征日益明顯。據了解,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和山東康平納集團、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將工藝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結合起來,通過染色工藝、裝備、系統三大創新,建立起筒子紗數字化的染色生產線,最終建立起數字化染色車間,解決了從原紗到成品的數字化染色問題,企業染色一次合格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色差等級也從4級提高到4.5級,在節水27%的同時,減少用工70%以上。 (來源:中華紡織網) |
[ Back ] |